近期全国两会期间,无锡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的教育观点在网上广为传播。“优质教育应当培育终身运动者、勇于担当责任者、善于解决问题的探索者以及懂得优雅生活的实践者”,这一观点有何独特之处?下面我们来逐一探讨。
两会“出圈”理念
在全国两会第二场“委员通道”活动中,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提出了一种教育观念,犹如巨石投入水中,掀起了层层波澜。这一信息发布后,很快在社交平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。众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纷纷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,这句话恰好击中了大家对优质教育的渴望。
校园运动氛围
踏入锡山高中的运动场,眼前呈现出一派充满活力的景象。高一六班的包婧珂选择了足球,她提到之前尝试过乒乓球,但后来觉得不太适合,于是改选了足球。学校提供的各类运动项目,让学生能够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,学习到独特的体育技巧。这样的设置让运动变得不再单调,吸引了更多学生积极参与。
体育课程优化
秦洪敏,体育学科教研中心主任,介绍了他们的“4+1”课程模式。该模式每日安排四节体育课和一节拓展课,确保学生每日锻炼一小时。尽管这种严格的课程安排在许多学校难以全面实施,但锡山高级中学却成功做到了。他们把体育锻炼视为重要任务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。
师资力量补充
学校为了提升体育教学的专业性,投入了大量精力。他们不仅从校外邀请了20名体育教练,还让那些在体育项目上有所专长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中来。比如,有位语文老师太极技艺高超,就被邀请为学生们授课。通过这样的多途径师资补充,学生们得以接触到多种教学风格。
针对训练提升
学校不仅安排了常规课程,还特别注重对学生体质上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。比如,如果学生的上肢力量不足,就会在大课间组织“每人50个俯卧撑”的活动。这种有目的的训练方式,相较于无计划的锻炼,效果更为显著,确实有助于学生的体质逐渐提升。
理念对应内涵
王宗平教授,南京理工大学的学者,提出“四个者”分别指的是体育、德育、智育和美育。他特别强调将体育置于首位,旨在通过优质的体育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。目前,许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强度不足,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。因此,他强调体育的重要性。正如南京白下高新区的马丽娟校长所言,应当打破学校的界限,让孩子们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学习。
这种注重培育具备“四个者”素质的教育观念,你认为它能否成为教育进步的趋势?持有相同看法的朋友,请不要吝啬点赞和转发!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hdlyk.com/html/tiyuwenda/9726.html